生活不止眼前的欢喜,还有远方的期待
抄送一段诗句:
有人奇怪/它是花瓶/为什么不装着花/我说,它装着花的灵魂
有些美好,只有置身其中,才能真正理解。
一只空着的花瓶,一首难觅踪迹的歌曲,一段存档许久的视频,一个遥远的承诺,甚至一种充满阳光的期望……
总会有人意味深长地劝导自己:别去追寻那些缥缈的意义,要好好生活。
但什么是“好好生活”,却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。
或许,是传统意义上的吃穿不愁,无功受禄,众人追捧,位高权重,薪比天高,逍遥仙子般的退休闲适。
但这怎么可能呢?
帝王将相自有其命数,凡常百姓也有人间烟火的活法,何必以别人的尺,量自己的路?
不如让自己开心点!
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叫自由,要求别人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叫自私。
心怀欢喜的人,会向着傍晚夕阳轻轻诉说自己喜欢的事物,小心翼翼又无比坚定,即使不被理解,也只是平静地回以无所谓的微笑。
因为我们知道,让自己充满期待地成为自己,便是最好的活法。
反叛也好,孤独也罢,热烈、疯狂、温柔、坚韧、静默、忧伤,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要素,它们能够穿越时间的限界,带着纯粹的信仰,在洪荒怪诞的世界中,打捞起内心真实的自己。
一如扎西拉姆·多多所言:
“因为了解到世界的广大与多元,并觉知到自我的局限与狭隘,所以允许自己不懂得他人,也允许他人不懂得自己;所以不试图凌驾他人的意志,也不轻易投身于他人制定的评价体系——这大概就是最自由的孤独,最温柔的叛逆。”
生命本是一片旷野,随时可以捡拾未知的惊喜,不必执着于修筑轨道框定它的方向,只需顺着欢喜前行,至于结果如果,待到结局之时自会知晓。
多数人只能组成这个世界,但生活的主角只能是自己。
有时候,在很多个来去无踪的瞬间,曾经的“一切都会如其所是”,变得不再如此。美名曰“拥抱变化”,倒不如说是在多数人的瞩目之下决然地丢弃自己,还有那本就不坚牢的原则。
余华也曾在其《活着》的再版自序中写道:“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,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。”
我们身边从来不乏“过来人”、“成功人士”指引自己如何顺应这个社会,如何揽收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元素,也都不约而同地忘记了,我们终究属于自己,即便把全部的条律准则灌进身体,我们又是否能依此过好自己的一生?
始终相信:无论贫富,无论成败,只要按照自己的心意稳步前行,就是幸福。
这个世界总是在重复着一个人尽皆知的谎言——延时满足。
当我们捱过这一阶段的疲惫,而后立即掮起下一阶段的责任,如同夸父一般,永远奔跑在追求远方所谓的美好生活、又永远无法企及的徒劳中时,这种毫无意义的期望,便成为了一种周而复始、永无尽头的消磨。
生活不是一个由此及彼的线段,生活多的是隐藏在远方、等待着我们去探索、去体验、去拥有的热烈与平凡。
远离高堂殿宇,远离雄伟宏大,在田间地头书写四季更迭,在山野石路间清声歌唱,俯下身来端看一朵无名红花,躺在山巅陪伴白云来了又去……
世界那么大,从来不缺一个靠复制粘贴他人才能存在的自己。
季羡林曾在《一生自在》中说过:如果不能“忘”,或者没有“忘”这个本能,那么痛苦就会时时刻刻都新鲜生动,时时刻刻像初产生时那样剧烈残酷地折磨着你。
让自己成为自己,让他人成为他人,让千千万万个世界孕育出千千万万种人生。
不必刻意趋同,不必成为彼此,各美其美,美美与共,便是最好的世界。
过去的事,别再介怀;未来的事,保持期待。
现在,高举“心中之花”,带着纯澈又坚韧的灵魂,在缺少美丽与空气的现实中,无拘无束地,绽放!
END
☆ 加星标 不失联 ☆
一点儿悄悄话 | whisper
世界那么大,我们一起捕捉温情的小瞬间